108年佛度盃台灣錦標賽冠軍榜----- 劉芃姍換球桿 成功轉大人


2019/04/13 13:32:37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856 )

(文字/772)(圖片/0)(檔案/0)(影音/0)

對即將滿16歲的劉芃姍來說,換球桿,好比轉大人,是一場告別稚嫩青春的典禮,她必須選擇在一個亮眼的舞台上精彩表現,才算完美的轉身,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108年佛度盃台灣錦標賽,她拿到女子U16歲冠軍,終結了半年多的冠軍乾旱期,終於演出一場自己也滿意的告別青春大秀。…

文字訊息(772)-

對即將滿16歲的劉芃姍來說,換球桿,好比轉大人,是一場告別稚嫩青春的典禮,她必須選擇在一個亮眼的舞台上精彩表現,才算完美的轉身,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108年佛度盃台灣錦標賽,她拿到女子U16歲冠軍,終結了半年多的冠軍乾旱期,終於演出一場自己也滿意的告別青春大秀。
除了自己暗自慶幸,最高興的可能是每場比賽都親自接送、陪伴的父親劉家駿。這對父女總是並肩作戰,一起頂住壓力,一起走過落寞日子,女兒成功的背後是無怨無悔的老爸。
「去年九月中,打完秋季賽拿到女子A組冠軍後,在教練的建議下,芃姍把鐵桿和切桿全都換了。從原來碳纖球桿,換成真正的鐵桿,因為小孩慢慢長大了,力量也大了,總要與時俱進。但是也面臨成績停滯甚至下滑的尷尬期,希望這場勝利,是撥雲見日的開始。」劉家駿細數碳纖球桿和鐵桿的不同,劉芃姍則在旁補充,父女默契十足。「簡單來說,碳纖球桿較輕,準度不集中,鐵桿重些,打起來有飽實感,覺得上你想打的,和真的打出來的紋絲密合,沒有差別。」
從換桿初期的陌生到逐漸熟練,其實進步還是有跡可尋。「今年二月到中國大陸觀瀾湖那一仗,其實有機會。最後一天一度排名第三,可惜栽在最後一洞,打了8桿。即便如此,那一輪也只用了73桿,最後並列第八。」這對父女心有靈犀,知道濃霧已逐漸散去,下一場一定會更好。
但是好運不會說來就來,成功總是迂迴曲折前進,三月的春季賽劉芃姍的表現跟滴滴答答、隨時準備攪局的春雨一樣,自己也不清楚低潮說來就來,只獲第十名。她愁眉不展,一旁的老爸低頭不語,兩人相顧,眼神也沒交集。
但是父女都知道不能被轉型這樣必經的過程打敗,他們繼續勤跑台北球場摸索,與鐵桿培養更深的默契,一天比一天順手,一天比一天有自信,等到佛度盃台灣錦標賽,人桿一體的感覺正好,轉型成功也正是時候。


(照片由再興球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