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昕然的美術班、體育班和普通班三部曲


2019/09/11 09:19:50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1239 )

(文字/1294)(圖片/0)(檔案/0)(影音/0)

鄭昕然參加比賽不只要準備球袋,也得帶書包應付課業。這兩個大包包她勇敢一肩挑起,一點也不覺得沈重,高爾夫是她的青春日記,智慧是她一生的寶藏,今年9月她剛上高二,就能在現實和永恆之間取得絕妙的平衡。…

文字訊息(1294)-

鄭昕然參加比賽不只要準備球袋,也得帶書包應付課業。這兩個大包包她勇敢一肩挑起,一點也不覺得沈重,高爾夫是她的青春日記,智慧是她一生的寶藏,今年9月她剛上高二,就能在現實和永恆之間取得絕妙的平衡。

上周的全國秋季賽鄭昕然白天打球,晚上K書,還得起個大早,與嗑睡蟲奮戰,還好四回合都在78桿以內,在高手夾擊下排名女子A組第五,算是達到預設目標。鄭媽媽說,秋季賽期間正逢學校始業考試,昕然雖然無法趕上,但是還得應付本周的補考。「台南大灣高中是升學的重點學校,做為普通班的學生,考試一定得參加,才能跟上進度。」

鄭昕然在讀書之餘,兼顧比賽總是面面俱到,分身有術,她8月下旬還獲得高雄信誼盃青少年高球賽女子總冠軍,只是來到風雲莫測的北區賽場上,總是受制於多變的氣候,無法和老天爺一較高下。「南北兩地氣候差距太大了,北區風大雨多又潮濕,南區都沒這方面的問題,到現在我還沒找到在北區打球的方式。」

鄭媽媽也曾想方設法讓女兒適應北台灣的高爾夫場地,她一度從台南北上楊梅加入揚昇球場培訓隊,但是南北舟車勞頓,曠日廢時,反而讓每周一趟的訓練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經過半年的南來北往,母女兩人商議,還是就近回到南部球場,訓練更能落實。

其實,適應環境對鄭昕然來說並不陌生,她的求學、習球階段幾經轉折,都證明她是適應環境的高手。鄭昕然的母親是美術老師,哥哥也遺傳母親的基因,嶄露絕佳的繪畫天份,習畫彷彿成了做女兒、做妹妹與生俱來的家學淵源,從小學開始自然而然進入了美術班,但不管怎麼投入,她和畫畫之間始終無法百分之百完全契合。她愛跑愛跳,是游泳校隊,喜歡運動,愛看運動比賽,還把那套殺氣騰騰的螳螂拳打得虎虎生風。「後來我才知道,我把畫畫當作紓壓解悶的消遣,高爾夫才是著眼前途而打,投入的程度完全不同。」

從小四到國一,鄭昕然隱身在美術班裡打高爾夫,在課堂裡作畫如同嚼蠟索然無味,五顏六色總無法湊成絢爛的七彩世界,她的青春日記一片灰白。就在徬徨無助之際,安平國中體育班成立高爾夫球隊,柯忠義老師如救世主般向她招手,經過幾番周折,她從永康國中美術班轉學到安平國中體育班,全心投入高爾夫的領域。鄭媽媽說,因為昕然投入高爾夫讓她對運動員超乎常人的付出才真正見識到,更充滿了敬意。「我記得她第一次下場是在攝氏37度的烈日下曝曬超過5小時,幾年前霸王寒流來襲也照常比賽,雨中競技全身濕透,更是家常便飯。」

鄭昕然擁抱真愛的代價並不小,為了兼顧學業,只能放棄畫畫和游泳,在得與失之間,她頓悟成長的代價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

現在的鄭昕然很快樂,在林文欽和蔡叢宇兩位教練的指導下,她可以愈來愈清楚地描繪自己的高爾夫藍圖。鄭媽媽說,從小學就讀美術班到國中轉到體育班,升高中後再回歸普通班,鄭昕然正在證明自己不論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認識自己,融入環境,做個稱職的學生。「除了球場上的表現令人期待外,她的英文也很拿手,每逢交換學生到訪,她可以充當英文口譯,又可以勝任英文主持,把自己的角色演得恰到好處。我相信她總有一天也可以克服老天爺的考驗,不再被北區多變的氣候束縛。」

(照片由鄭媽媽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