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賽]109年8月北區 AB暨公開組月賽人物 莊林祐以美式風格 打出夢想之路

半年多來第一次參加月賽,也是滿13歲後首次進軍男子B組,莊林祐老神在在,打得自信昂然,一點也不生澀,決勝輪寫下生涯最低71桿,以總和222桿名列北區8月賽第四,秋季賽門票輕鬆落袋。…
文字訊息(929)-
半年多來第一次參加月賽,也是滿13歲後首次進軍男子B組,莊林祐老神在在,打得自信昂然,一點也不生澀,決勝輪寫下生涯最低71桿,以總和222桿名列北區8月賽第四,秋季賽門票輕鬆落袋。
對莊林祐而言,暑假即是賽季,他終於可以如出柙猛虎尋找獵物。往年他會飛往美國參加一系列的比賽,今年留在台灣打了五場,獲得2冠、1季、2次第四,雖然日常的重心在課業,但是剛升上新竹荷蘭國際學校八年級莊林祐的時間管理一絲不苟,展現訓練的高效率,所以成績也很亮眼。爸爸說,每周有三天專注課業,絕不碰球,教練固定在周一進行90分授課,周六、日則在球場渡過。
對很多選手以賽代訓,爭取臨場經驗,當作成長的養分,但莊爸爸不為所動,他的觀念是上課比比賽更重要。「除非就讀體育班,否則練習的時間永遠都不夠,而讀書是一輩子的基礎工程,不能重頭再來,只要比賽和上課時間衝突,我們都選擇上課。」父親堅信家長的高度決定小孩的能量,家長的視野就是孩子的天花板。「雖然已取得秋季賽資格,但學校已經開學,只好放棄比賽。」
因為常到美國開眼界,莊林祐的父親對美國高球選手的養成方式略有了解,他的美式風格成了孩子成長的參考範本。「美國的家長不會提早問孩子要不要選擇這項運動,而是依據孩子天份和各方面的表現兼容並蓄,做為未來發展的依據。」爸爸說,美國選手很重視切、推的訓練,是其人才輩出、博大精深的高球精髓所在。「只要切推有把握,第二桿就算打壞了,也能救回來。」
去年美國兒童世界標賽莊林祐和同組的美國選手同組練習,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給莊林祐極大的震撼。「他們的練習常在第二桿挑三至四種球位打,全以熟悉場地為著眼,只要打上果嶺便收手,不一定把球推進洞,我們則是和正式比賽一樣,把球打進才算完成。兩相比較,選擇多次進攻果嶺的角度與方法,一定獲得更多球場經驗。」爸爸則表示,美國的球場標準齊一,果嶺的草紋、速度、形狀一看就了然於心,加上平常推桿的訓練夠,不需要投注太多時間。
父親總是提醒他「做的動力得超過做的努力,才能永保熱情。」莊林祐始終謹記在心,也立下「練習是為了未來,而不是比賽」的座右銘,實踐父親的教誨,期待在每次久別重逢的賽會都令人驚艷。
(照片由北區月賽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