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扎根]中華高協基層扎根教練 高嘉鴻獨創平等溝通模式 受小朋友歡迎


2020/09/18 13:58:07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1459 )

(文字/1004)(圖片/0)(檔案/0)(影音/0)

高嘉鴻才滿三十歲,教學已逾十年,教過的學生達一千五百人,豐富的教學經驗加上便給的口才,累積了一套精練的青少年語言溝通法,為教練事業奠定紮實的基礎。 …

文字訊息(1004)-

高嘉鴻才滿三十歲,教學已逾十年,教過的學生達一千五百人,豐富的教學經驗加上便給的口才,累積了一套精練的青少年語言溝通法,為教練事業奠定紮實的基礎。

19歲大二那年以工讀的方式,接下團體訓練營教練,因為工作投入,為人親和,高嘉鴻一砲而紅,從此跨入高爾夫教學領域,成為高球訓練營隊最受歡迎的教練。「真要感謝鄧碧惠老師,她是我就讀致理科大的老師,也是領我入行的貴人。」

與小朋友溝通無礙,在於高嘉鴻獨自開發的平等對話模式,話題讓對方聽得懂、接得上,兼顧訊息與善意;涉獵廣博,則是他訊息載量豐富,成為源源不斷的溝通素材。「書本是我獲得經驗與知識最主要的憑藉,除了專業的高爾夫教材外,我還喜歡看小說、待人接物及管理的書籍,這些都是作者二、三十年的生活經驗或知識累積,讀者只要花幾百塊就可以得到,太划算了。」

因為教學品質好,口碑佳,大學畢業那年,高嘉鴻雀屏中選,獲邀擔任「曾雅妮訓練營」助理教練,得以接觸世界頂尖的青少年高球大師Gary Gilchrist,並領略青少年訓練慢工出細活的真諦,他決心要向這位高球巨人看齊。「外界總是給教練的期許太大,卻給他們的時間太短,小朋友跟家長都有必要了解,競技選手養成的過程是長期耕耘,而非速成。」

於是訓練小朋友之前,先教育家長正確的觀念,便成了高嘉鴻教學的中心理念。「如果家長愈重視成績,教練的壓力愈大,為了符合期待,只能用立即見效,而非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高嘉鴻說,立即見效的方式就是教授球場狀況處理,或許短期內會比同儕表現傑出,卻壓縮按部就班的基礎訓練。「很多優秀的青少年運動選手成年以後停滯不前,都是敗在『技巧好、基礎差』,提早結束運動生命,相當可惜。」

為了維護教學品質,今年起高嘉鴻立下新規定,凡是離開他的教學體系的選手,就不鼓勵回頭。「學一套技術要下定決心,有始有終,不是三兩個月就能立竿見影,不斷地換教練對所有的教練都不公平,受傷的還是選手本身。教練只是輔助選手邁向成功的跳板。」

高嘉鴻強調,基礎的訓練不只是技術的灌輸,還包括體能、高球基礎理論等的慢慢堆疊,起碼得花1~2年系統的訓練,才有成效。「王詠蓁(關渡小學)、楊翔証(林口小學)、李學恩(林口康橋國際學校)等都是12歲以下,從訓練營起步再受專業訓練的小朋友,他們按部就班逐級而上,慢慢在中華高協月賽嶄露頭角,感謝家長的耐心,我看好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