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高協1月南區CD組月賽人物 快樂打球、享受進步 李宥萱南區一月賽大躍進


2021/01/20 09:18:07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628 )

(文字/950)(圖片/0)(檔案/0)(影音/0)

高雄河堤小學四年級李宥萱在南區一月賽第一輪第一次告別三輪車,便寫下女子D組當日最低89桿,讓對手嚇出一身冷汗,兩輪合計191桿排名第三,將個人最佳紀錄推進15桿,成了南區一月賽進步最多的選手。 …

文字訊息(950)-

高雄河堤小學四年級李宥萱在南區一月賽第一輪第一次告別三輪車,便寫下女子D組當日最低89桿,讓對手嚇出一身冷汗,兩輪合計191桿排名第三,將個人最佳紀錄推進15桿,成了南區一月賽進步最多的選手。

李宥萱小二習球,小三參賽,不屬於一飛沖天的類型,但是參賽一年多來進步曲線鮮明,是那種不招人注目,卻慢慢綻放光芒的選手。

前年10月李宥萱第一次參加月賽,兩回合都超過140桿,對很多優秀的選手而言,這個處女秀成績平淡無奇,但她卻贏得父母、教練一致的肯定而自得其樂,對高爾夫的熱愛居高不下,雖然至今她只有一回合低於百桿,其餘都破百,但是從第一次參賽的兩輪282桿到最近的191桿,仍呈明顯陡升曲線。

宥萱的媽媽雖然不是教練,但深切了解揠苗助長往往適得其反,她訂的「快樂打球、享受進步」策略,最足以說明進步曲線的來龍去脈。「打高爾夫最大的快樂是享受進步的過程,過程愈長快樂感就愈久,如果進步太快,很可能提早遇到瓶頸,快樂期不但縮短,成績可能上上下下,心情跟著起落不定,就很難快樂起來。」

為了控制進步的節奏,媽媽特別縮短孩子練球的時間,除了假日參加信誼球場的培訓外,平日只練一天,讓孩子時刻對高爾夫保持高度的渴望。「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只有自己真心喜歡,才樂於心甘情願投入,而且不會流於填鴨式的接受。」

南區一月賽前的三天元旦連假李宥萱難得都在球場渡過,比賽時她仍保持高度的備戰狀態。「或許就是在信誼球場三天的密集訓練,她才會在月賽的第一回合繳出89桿個人最佳成績。」李宥萱對自己的神來一筆覺得不可思議,唯一的解釋是只要付出,一定有收穫。

張創宇教練訂定以遊戲為主的訓練菜單,降低競技情境,讓李宥萱和姐姐許芮甄在最輕鬆的氛圍下,快樂享受高爾夫,也是讓這對姊妹快樂打球的重要腳本。「我盡量透過遊戲設計訓練內容,不要因為古板制式的訓練,而看不到孩子的笑容。」因為沒有成績的壓力,這對姐妹打球時總是笑口常開,感染了周邊的朋友,大崗山球場總經理卓建宏曾說,芮甄和宥萱姊妹是他見到最開心打球的小選手。

在媽媽眼中,姊妹各有所長,但妹妹天份似乎更高。「姊姊擊球姿勢標準,基本動作紮實,妹妹的擊球策略更細膩,更有主見,但現階段只要快樂打球就好,上了國中後身心更成熟,就要全力衝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