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中華高協春季賽人物榜------------張彥翔締生涯最低桿 穩坐臺體大一哥寶座


2021/03/12 09:39:52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1046 )

(文字/1055)(圖片/0)(檔案/0)(影音/0)

張彥翔是110年春季賽成績最佳的臺灣體大男子選手,名正言順登上校隊一哥寶座。…

文字訊息(1055)-

張彥翔是110年春季賽成績最佳的臺灣體大男子選手,名正言順登上校隊一哥寶座。

第二及第四回合他以69和70桿兩度改寫個人最低桿,四回合+5,也締造個人最佳成績,在國立體大及城市科大等好手環伺下,成功突圍獲得季賽個人最佳排名男子公開組第六,給自己送上最及時的畢業禮物。

比賽前張彥翔調整得宜,揮桿動作得心應手,就有締造佳績的預感。「因練得很勤,適時琢磨出新動作,以前右曲較多,常常失準,現在多為左曲,容易控制,少了很多救球的麻煩。」第二回合69桿張彥翔抓下6隻小鳥,創新個人紀錄,也是靠精準的長桿打下基礎。

對張彥翔而言,高爾夫最難掌握的是尋找手感,手感好比天上的月亮,每天都不一樣。「經驗可以累績、技術可以提煉、心理素質也可以慢慢培養,但是手感無聲無息,不經易地就在指縫中溜走。」為了保持感覺,他每天起床都會像歌手吊嗓子那樣,盡量多揮幾桿,把自己置身比賽的情境。「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每天都不一樣,加上一場比賽打18洞,不可控的因素比其他運動多得多,失之亳釐,差之千里,只有找回手感,技術層面才能正常發揮。」

張彥翔認為,手感就是經由球桿連結手臂與小白球之間的常數,除了得勤快練習,也要用心感應,達到身心合一,手感才會上身。「找到手感這個高爾夫的終極密碼進步更快,更可事半功倍。」

由於時間並不在張彥翔這一邊,他必須一路追趕,打得格外艱辛。「國一那年才跟黃國聖老師練球,直到 B 組才參加比賽,比一般從小三、小四就起步的選手慢了好幾年。」張彥翔印象最深的是,在南峰球場第一次參加月賽打了124桿,超過規定的120桿,慘遭淘汰。「因為沒有比賽經驗,一上場方寸大亂,其實練習時可輕鬆打進120桿內。」不過他也體會了比賽和練習的差異,常告訴自己要保持平常心,才能發揮實力。

真正確信自己可以成為競技選手則是進入臺中忠明高中體育班後,邁入團體學習階段,在同儕的切磋激勵下,眼界漸開,更了解自己的目標。上了臺灣體大心智漸長,收放更自如,尤其大二那年晉升校隊主將,跟學長一起聯手獲得大專校院高爾夫錦標賽男子團體第三,更讓他自信百倍。

「國體和城市科大好手如雲,我們打敗實力伯仲的臺北市大天母校區,是大學最重要的一仗。」在張彥翔心中,團體榮譽永遠超過個人得失,這場得之不易的戰功,更讓他受教練楊郁辰倚重,後來當上校隊隊長。「大學生活不只研習高爾夫專長,也從關照同學、隊友的過程中,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