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161)-
陳聿陞、陳聿泓是球技頂尖的小學兄弟檔之一,他們分別就讀北市私立復興小學六、五年級,三月在全國小學賽榮獲高年級男子組團體亞軍,為兩人的合作再創高峰。
這對兄弟檔兩年前便在團體賽嶄露頭角,107學年度全國小學錦標賽聯手獲得中年級男子組季軍,去年 9 月弟弟聿泓升上五年級,12月兄弟兩人首度在高年級合作,與同學陳彥喆,共同摘下臺北市教育盃高年級男子組冠軍盃,當時聿泓還締造72桿佳績,成了打敗勁敵的關鍵。
弟弟比哥哥小一歲半,身高差了一個頭,悟性卻走在前頭,成績更是一枝獨秀,光是2020年便拿了臺北市中正盃、教育盃、山溪地傳承賽、Happykids及全國小學 9 月錦標賽等 5 座個人冠軍,今年他依舊維持好手感,打完 3 月全國小學錦標賽後,4 月初又在2021年TJGA青少年高球賽,以140桿(71 69)贏得男子D組冠軍。不過,聿泓還沒長高,常受距離限制,3 月全國小學錦標賽高年級男生組總長超過5600碼,成了難以踰越的障礙,個人排名第 13,跟中年級的成績有一段落差。
爸爸倒是對哥哥聿陞充滿信心,尤其未來兩年是關鍵期,必然有一番蛻變。「雖然弟弟比較有天份,但哥哥是黑馬,只是他的學習曲線比較長,要更有耐心等待。」爸爸是投資理財專家,對數字敏銳且深入研究,擅長借用大數據解讀孩子的成長曲線。「潘政琮15歲那年就代表我國參加2006年杜哈亞運,且贏得個人銀牌,12歲的哥哥即將步入青春期,也面臨轉型階段。」
2017年兄弟兩人第一次赴美參賽,在加州遇見Watt教練,他的忠告如空谷足音,深深影響爸爸的教練哲學。「他告訴我,在成長中的孩子千萬不要Over Coaching,也不要Over Correction,若違反身體的自然語言,效果適得其反。」因此,爸爸總是強調運動精神優先,球技次之,並在2020年協助復興小學成立高球隊,邀請國華球場何麗純教練,講授高球的六大核心元素,藉以建立團隊的運動精神,甚獲好評。
弟弟第一次在美國比賽,也曾親自領略外國選手暖心的運動精神,在感動之餘,從此也樹立他的招牌球風。「第一次聽到用英名唱名,我緊張得手發抖,球也打不準,同組的選手馬上安慰我,每個人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享受打球的樂趣。」這次的經驗讓父子三人有如上了一堂震撼教育,曾有一位家長這樣告訴聿泓爸爸,「聿泓昨天一路上告訴我們家孩子別緊張,他因此打得特別放鬆,成績大幅進步。」當爸爸聽到家長的讚美,對孩子不藏私的運動家精神,也與有榮焉。
除了實踐運動精神外,爸爸更強調盡力而為、坦然面對,才能精益求精,孩子也都謹記在心。「唯有坦然面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才算真正的成功。換言之,不管成功或失敗,只要坦然面對,都是生活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