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58)-
全國小學大賽高年級男生組第11名,頂尖高手或許不夠滿意,卻是臺中大墩小學小六余秉學個人最佳成績,成了最強而有力的激勵。
去年上半年他兩度進軍全國小學大賽,都在高年級男生組排名30以外,如坐困愁城,直到九月加入興農球場培訓,才破繭而出。爸爸說,參加球場培訓後練習氣氛大不相同,又有大哥哥、大姊姊無形的敦促,自然感受團隊榮譽的使命。「賴俊安副總經理常說,參加比賽不僅代表自己和學校,也代表球場,更使孩子態度轉趨積極。」
老爸就是教練,既是父子也是師徒關係,在球場上雖有點冒險,但老爸總是拿揑得恰到好處,並且展現績效,他最得意的是孩子的高球之路從切球和推桿開始,和一般小朋友從一號木或鐵桿練起大不相同。「如果一開始就有距離的壓力,學習的效果可能會打折扣,我便讓他先玩切與推,一半年後才練開球。」余秉學從大班起就享受爸爸的安排,高爾夫對他而言,只是草皮或果嶺上的小玩具,既親切又熟悉,而不是在天空翺翔,若即若離、難以駕馭的白色閃電。
事後證明,爸爸的方法不僅獨樹一格,也獨步一方。余秉學每次參加中華高協主辦的擊遠擊準大賽都令人刮目相看,共獲兩次中區冠軍、一次亞軍,並在107年獲全國總決賽中年級男生組亞軍。「我在每一場擊遠擊準比賽都曾一切進洞,獲得高分,這跟我從小熟悉切、推有關,真要謝謝爸爸的遠見。」
為了提早熟悉未來的競爭環境,余秉學在中區獲得月賽D組 5次冠軍後,便有計劃越級參加C組及B組賽事。「爸爸說挑戰高手是透過情境,敦促自己進步的方法。」爸爸則直言,真正的挑戰是升上B組後,現在只是玩球階段。「升上B組後,不能再搭球車,一律步行,又進入成長蛻變的青春期,這是心智、體力變化最大的階段,提早進入情境有助於未來適應。」
2020年麥芽糖盃雖然只獲分組第四,卻讓余秉學體悟競爭情境的本質,唯有珍惜每一次參賽機會,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鞭策。「這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第一天結束淘汰50%,第二天再淘汰剩下的50%,我每天都打得提心吊膽,卻也打到最後一天。」余秉學說,爸爸每天離開旅館都先退房,因為不知道當天會不會被淘汰,而無法續住。「如果比賽結束,回到旅館重新CHECK IN,代表勝利與機會,我第一次感覺旅館像家,親切而溫暖。」
經過這次的考驗,余秉學在爸爸心中變得更懂事,球技也開始起飛。「他的表現應該有85分,不過常在打完第一球後,才發覺可以更好,也就是在打球之前缺乏認真思考,少了擊球節奏,如果在這方面改善,成績會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