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61)-
挫折往往是成長的絕佳動力,北市靜心小學四年級張詠睿就是在 3 月的全國小學錦標賽重摔一跤之後,領略箇中甘苦而脫胎換骨。
他在第一輪締造90桿,寫下個人最佳成績,暫排中年級男生組第 9 ,對一位參加中華高協月賽資歷只有一年多的選手而言,進步幅度驚人。去年 6 月他第一次參加全國小學大賽,排名中年級男生組第32, 9 月第二次角逐,進步至第22。今年全國小學第一場大賽第一回合的亮眼成績,他期待自己今年可以名列前十,甚至前八,站上頒獎台上,享受努力的成果。
為了實現美夢,第二輪張詠睿打得更小心,前九洞成績也算平穩,回九後一向霸氣的南臺灣驕陽竟靦腆而退,烏雲緊隨而來,天空飄起細雨,出桿難度大增,他的心情也漸漸蒙上一層淡淡的陰霾,最後兩洞竟急轉直下,下水兩次,分別打了四柏忌和三柏忌,這兩洞比前一天多了 4 桿,最後名列中年級男生組第 12,他心想「如果最後兩洞跟前一天一樣,就可以名列第 9 ,和同學馬郁傑聯手在團體賽的排名,也可以再升一席,從季軍變成亞軍」。可惜木已成舟,劇本無法重寫。
比賽雖然殘忍,卻也讓人猛醒,任何圓滿都是從填補缺陷開始,張詠睿歷經教訓後暗下決定,不讓憾事重演。 4 月初他捲土重來,展現心態轉變後技術的升級,在2021年TJGA青少年高球賽第二輪以81桿改寫個人最佳紀錄,並以171桿締造兩回合個人最佳桿數,獲得男子 D 組第五。「3 月的全國小學錦標賽是敦促我進步的轉捩點,讓我了解選手在比賽中不態悲觀,更不能放棄,正向的心態才是成績穩定的保證。」
詠睿媽媽透露,最近一年張詠睿密集參加中華高協月賽,與同儕切蹉交流更勤,更了解自己的不足,為了迎頭趕上,便在今年2月起參加TIGA假日培訓班,接受更有系統的訓練。「以前只是上周課,每次 2 小時,強度明顯不夠,加入培訓隊後,每周有一天全部投入球場訓練,不論觀念、距離或擊球姿勢,都有長足進步。」媽媽表示,團體賽的搭檔隊友馬郁傑在靜心小學中年級成績最好,去年 9月就曾與蕭永叡聯手,為靜心贏得中年級男生組團體冠軍,對隊友激勵很大。
除了TIGA教練團的汗水外,父母的一路同行,也是張詠睿成長不可或缺的養份。爸爸是業餘的高球愛好者,如明燈指引;媽媽雖然不懂高爾夫,卻以身教養成他健康的比賽心態。「我最記得媽媽總是叮嚀我比賽要誠實,並從她身上學習欣賞並讚美別人的優點。正面看待對手,會看到很多不經意就從眼前消失的寶貝,若能轉化別人的優點到自己身上,則更高明,進步一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