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84)-
為了讓未滿10歲的高球幼苗提高學習興趣,徐易騰的教練哲學不只求新,更在於求變,讓注意力還不易集中的孩子們永保新鮮感,達到教學效果。
他上課的方式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新元素,從語言到教材、場地都力求推陳出新,例如借重Trackman、Sam Puttlab等科學儀器的數據和圖表,讓課程更富變化且具說服力;安排不同的選手加入練習賽,激發小朋友的新鮮感;甚至獎勵方式也要每周一變,增強小朋友的期待,開拓潛能。
徐易騰今年34歲,小時也打過中華高協月賽,教練生涯彷彿返老還童,重溫舊夢,很快就掌握小朋友的內心世界。「除了求變增加學習效果,耐心也絕對不可少,小朋友注意力不易集中是必然的,且每人吸收的程度不同,必須不厭其煩,再三講解,直到他們有所領悟。」
徐易騰的子弟兵中,以林曦懷和林曦臨雙胞胎姊妹成績最突出,姊妹倆在去年四場全國小學大賽各包辦兩場7-8歲女童組冠軍,是閃亮的明日之星,但他對小選手最深的印象卻是在練習的傑出表現。「贏得比賽是對選手最直接的激勵,但教練更大的安慰是陪著他們一步步地成長。」徐易騰說,他曾帶姊妹到景新練習場打18洞,這裡每一洞都是短距三桿洞,姊姊只用了56桿,比標準桿多 2 桿,非常厲害。「如果沒有熟練的切推技巧,很難達到這一水準。」
臺北美國學校的藍士硯,去年四場全國小學大賽從未缺席,也是徐易騰心目中的可造之材。「他進步很快,四次的成績都在7-8歲男童組前五名,表現穩定,令人期待。」
在球場上常見徐易騰高大的身影,每當選手參賽,他總會抽空到現場探班,送上貼心的關懷。「當下小選手有困難可以即時提供諮詢,會記得更清楚,最重要的是小選手也不排斥我到現場。」
高二那年, 徐易騰因手掌嚴重受傷,選手生涯戛然而止,讓他不得不調整生涯規劃。「因為沒有察覺球桿有瑕疵,揮桿時握把斷裂,割傷手掌肌鍵,甚至傷了神經,連姆指、食指都麻木沒有知覺,休息一年、復健半年,也沒有太大進展。」徐易騰後來到澳洲就讀著名的Hills學院,修完半年的語言課程後,降級從十年級讀起,專心探索高球知識領域。雖然目前他也是TPGA會員,但了解受傷後要在球場上衝鋒陷陣難度大增,培育英才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便在25歲那年,轉行專職教練,成了培育基層幼苗的推手。
徐易騰表示,他所屬的Dream Golf高爾夫學院在張傑明總教練主持下,教練們固定進行專業與教學經驗交流,藉由觀念激盪,提升教學品質;甚至聘請國外教練來臺講習,傳授新知,最終都在於讓選手受惠,提高我國的高球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