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91)-
一個從不曾在月賽上臺領獎的選手,在北區 5 月月賽竟然一舉獲得男子A組冠軍,北市南湖高中高二林薪祐演了這齣「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後,也搖身一變成為亮度倍增的未來之星。
第一輪林薪祐先聲奪人,在男子A組領先群雄,第二輪雖被追平,但決勝輪前九洞便脫穎而出,提前鎖定桂冠,更展現經得起考驗的巨星身手。他的父親說,3 月和 4 月兩場科技盃業餘選手採淘汰賽制,每天都在淘汰的壓力下求生存,對增加孩子的心理素質幫助很大。「3 月林薪祐打完第一天就打包回家,4 月便打到最後一天,總和平標準桿獲得業餘組第10名。」
更早之前的春季賽對林薪祐來說,也是一次慘痛的回憶,前兩輪就被淘汰打包回家,他雖然打球才三年,但技術不是問題,他曾經跟兩位職棒名將胡金龍、林智勝學打棒球,揮棒技巧很輕易就轉換為揮桿本領,比起那些投資八年、十年的對手,一點也不遜色,高一那年他在全國中學錦標賽還締造高中選手絕無僅有的「雙鷹」紀錄,技驚四座,他最無奈的是無法擺脫患得患失的心情,表現嚴重打折。
早上七點不到,林薪祐就出現在臺北球場的練習果嶺熱身,他升國三前的暑假才開始學打高爾夫,為了趕進度,每周有六天泡在球場逾10小時,剩下的一天也不敢懈怠,到張婷媗工作室勤練體能,他知道很多職業名將,例如鄭美琦、曾秀鳳等兩位教練當年起步更晚,一樣可以在職業賽場上發光發熱。「在臺北球場和蔡定宏教練悉心照顧下,花時間苦練可縮短技術差距,甚至迎頭趕上,但心理素質是硬道理,必須透過實戰,乃至挫折、失敗,及歲月的洗禮,一點一滴累積,也許需要更多時間。」
為了茁壯心理,林薪祐甚至積極研讀各種心理學書籍尋找法門,讓自己的內心世界更經得起衝擊,他最喜歡的是「冠軍心理學」作者Jim Afremow 所說的「天賦不是一切,比賽是一種心理遊戲,影響奪冠的關鍵因素是心理狀態。」為了讓心理保持穩定,三天的月賽他不斷地跟自己對話,忘掉對手的壓力、忘掉自己的排名、忘掉得失榮辱、忘掉前一洞,甚至忘掉比賽名稱,只專注眼前的每一球,專心處理每一個突發狀況。
父親也是業餘高球玩家,決勝輪當天特地到老淡水球場,他知道他的出現是一次冒險,但機會稍縱即逝,關鍵在不增加孩子的負擔。「我要孩子放鬆心情,他已經漸漸長大,要抓住成長的轉捩點。」
事實證明,父親的冒險是明智的決定,寫下父子連心難忘的一戰。走上頒獎臺接獲冠軍獎狀的一剎那,從陪榜到贏得冠軍的一幕幕往事在林薪祐腦海浮現。他再次告訴自己「這一步如此巨大,有如戲劇充滿張力,但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邁向穩定成長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