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44)-
5 月底,北市景文高中高一張軒愷即將啟動一場不受疫情干擾的讀萬卷書、亦行萬里路的壯舉,赴美國洛杉磯比賽 2 個月,這是他八年高球生涯最具挑戰性的一次探險。
為期 2 個月、參加 8 至 9 場比賽,加上自主隔離 2 周,時間緊湊、賽程滿檔,如果每一座球場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張軒愷只能臨陣磨槍,必須在短期內博覽群籍,然後立刻置身一場高球競試,領略不同的球場,體驗不同的果嶺,遭遇完全陌生的對手,接受最嚴格的考驗。「目的是參加FCG一系列賽事和IMG資格賽,這是申請美國大學的前哨戰,比賽成績對未來申請美國大學有加分效果。」
張軒愷 5 月刻意從北區轉戰中區,原先只是體驗陌生球場,為赴美比賽預作準備,卻獲意外驚喜,除了取得男子A組季軍,第一次擠進月賽前三名外,也兩次被安排在領先組,感受不同的對抗強度,尤對年僅13歲、越級打男子A組獲得亞軍的許柏丞展現全能球技,印象最深。「如果他持續進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陌生的氛圍更讓他再開一竅,熟悉應對之道。「距上一次打松柏嶺球場將近三年,一回生、二回熟,只要在練習賽或賽前策略準備充份,就不怕生了。」
雖然國中就讀專注課業的北市私立靜心中學,並不常參加比賽,國一那年的全國中學錦標賽,張軒愷仍展現頂尖選手的氣質,連爸爸也驚覺兒子的天份。按比賽規定:選手前兩天必須在170桿(+26)以內,才不被Cut,第一天張軒愷85桿(+13),第二天前17洞已+13,換言之,最後一洞必須打Par才可晉級第三、四回合,對一位經驗有限的選手並不容易。
第18洞他一桿上果嶺,旗位就在上坡不遠處,看似形勢大好,可惜仰推用力過猛,超過洞口五步,接著必須完成下坡推桿進洞,才能保住晉級決勝輪的資格,去留之間僅 1 桿之差。
「我還記得球桿沈重無比,手在發抖,我摒住呼吸,告訴自己不要緊張,然後肌肉盡量放鬆,動作務求連貫,出桿更忌諱猶豫不決,當球進洞的那一剎那,感覺上不只完成一件事,更像超越自己。」爸爸在場邊目睹全程,也被孩子臨危不亂的關鍵一擊感動。「雖然最終沒有名列前茅,但是通過那次嚴格的考驗,讓孩子大受激勵,對追求成就感有更強大的動機。」
最近竄起的PGA日裔美籍選手Colin Morikawa身材和張軒愷相仿,成了他「見賢思齊」仿效的偶像。「我分析過他的身材、開球距離、上果嶺率等數據,球路跟我最類似,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跟他一樣,追逐夢想,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