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年 南 區 5 月賽人物榜------------ 林柏赫勇摘月賽第一冠 預約美好前程


2021/06/04 10:19:47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853 )

(文字/1049)(圖片/0)(檔案/0)(影音/0)

南區 5 月賽是臺南新化正新小學四年級林柏赫最難忘的一仗,一回合及平均每回合均突破80桿,第一次拿到男子D組冠軍,終於揚眉吐氣,為自己預約一個美好的未來。…

文字訊息(1049)-

南區 5 月賽是臺南新化正新小學四年級林柏赫最難忘的一仗,一回合及平均每回合均突破80桿,第一次拿到男子D組冠軍,終於揚眉吐氣,為自己預約一個美好的未來。

從去年 1 月第一次進軍月賽打出個人最佳112桿開始,他在七場月賽每次都刷新個人最佳桿數,99、93、89、85、80、77,每個數字都是新里程,都代表一段刻骨銘心的奮鬥過程。

16個月前的第一場月賽林柏赫還沒有教練,球技生澀,對規則似懂非懂,志在觀摩,在與賽六人中敬陪末座,不過最近半年進步速度驚人,不但桿數日益精進,也順利完成超車,把當年仰之彌高的對手甩在後頭。

林柏赫的成長,是三位教練心血的集合,從啟蒙的洪緯睿到現任教練許輝燦,再到許柏丞的阿公許義敏,都在前在後、或多或少接力付出。媽媽說,隨著孩子參加班芝花球場培訓隊,便常和「南區小天王」許柏丞一起練習,就近成為許輝燦的學生,因為他也是許柏丞的教練。「柏丞的阿公也常指點孩子,薑是老的辣,他的一點一撥,充滿智慧的火花。」

其實媽媽也是成就林柏赫驚奇的推手之一,她原從事高科技業,早在孩子上學前就超前部署,改行考上小學老師,在孩子就讀的正新小學教授電腦,她最大的快樂是每天帶著返老還童的心情與孩子一起上學、共同成長。林柏赫小二那年學校成立高球社招收免費會員,她覺得這項運動不必激烈的跑跳,很適合孩子沈穩的個性,便幫忙加入。「當時我只知道高爾夫是很高級的休閒運動,沒聽過曾雅妮或潘政琮。」

後來媽媽才知道,學校高球社團是中華高協基層扎根培育幼苗計劃的一環,是一般沒有高球淵源的小朋友接觸高球運動最重要的管道。 「感謝中華高協的政策,不但讓我們了解什麼是高爾夫,也挖掘孩子的天賦。」

林柏赫雖然小小年紀,個性卻很沈穩,方向一旦確定,便義無反顧,全心投入。「他非常肯練,縱使大熱天在斑芝花球場曬一整天,也不喊累;而且情緒也不會隨著桿數好壞、名次高低而起伏,很適合從事高球運動。」因為兒子打球,媽媽耳濡目染,已經磨成半個高球專家,更有獨到的品鑑能力。「他的協調性好,揮桿姿勢流暢,開球距離夠遠,就連練習場老闆也讚不絕口,只是鐵桿不穩,還要再加強。」

母子最大的樂趣除了一起上學外,還常一起看比賽,培養革命情感, 4 月在美國PGA名人賽封王的日籍名將松山英樹以日語發表奪冠感言,最讓媽媽窩心。「原來冠軍感言不一定要說美語,有朝一日,孩子在PGA揚眉吐氣,就可以說國語或臺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