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年 南 區 5 月賽人物榜------------紐約返台投入基層扎根 朱世平愛上台式高爾夫


2021/06/11 09:42:20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1428 )

(文字/1186)(圖片/0)(檔案/0)(影音/0)

朱世平是高球基層扎根少見的海歸選手,雖然缺乏球場培訓奧援,他的天賦還是不受環境侷限,來台短短不到一年便斬獲南區 5 月賽男子 B 組亞軍,寫下個人月賽最佳排名。…

文字訊息(1186)-

朱世平是高球基層扎根少見的海歸選手,雖然缺乏球場培訓奧援,他的天賦還是不受環境侷限,來台短短不到一年便斬獲南區 5 月賽男子 B 組亞軍,寫下個人月賽最佳排名。

去年暑假他才返台升學,並投入國內高球基層扎根計劃, 8 月的第一場南區月賽成了檢驗身手的試金石,他初來乍到,打得礙手礙腳,三天251桿,在男子 B 組21人中排第11, 9 個月後便突飛猛進、判若兩人,在與賽13人中以232桿高居亞軍。「美國跟台灣的球場有些不同,這裡的果嶺順逆草較多,推桿挑戰大,熟悉球場後,成績就進步了。」

今年不滿15歲的朱世平在美國出生,跟開餐廳的父母定居紐約,因為阿公和爸爸都來自南台灣,他從小就有強烈的尋根意識,去年回台念國中,與同學朝夕相處,感受更濃烈的台式人情味,便延長國內的就學計劃,決定高中畢業後再返美念大學。

他原就讀高雄明華國中七年級,為了著眼未來申請美國大學,今年 8月計劃轉學到高雄美國學校九年級。「我在美國已念完八年級,一年的國中生活體驗雖是插曲,卻讓我更熱愛台灣,這裡的人友善、單純,又好相處。」

台灣高爾夫親密互動的教學特色也讓朱世平備感親切,學習效果倍增。「高雄威加高爾夫學院從最基本的高球禮儀教起,再循序漸進導向技術、天候的適應等,過程很有啟發性,就像培養運動員,教學體系很完整。」紐約的高球教學傾向自由發展,團體班極少見,和台灣的差異頗大,兒子的選擇,爸爸充份理解。「除非到佛羅里達的高爾夫學院,才跟台式風格相近,不過那裡離紐約太遠了,與其到佛州不如在台灣,還有阿公照顧。」

雖然生長在美國,朱世平卻在台灣開始編織高球夢,六歲那年暑假,他照例跟父母回台探親,爸爸幫他報名為期一周的高球夏令營,他一見如故,愈打愈起勁,往後的每一期都參加,足足玩了一個半月,才返回美國。「後來便在美國銜接訓練,並參加比賽,我們那一區屬於Met PGA Junior Tour ,選手來自紐約和紐澤西等地。」為了挑戰更高水平的比賽,朱世平還進軍IMG和FCG等賽事增加比賽經驗,眼界因而大開。「我還是覺得台灣的選手整體水準較整齊,在美國的地區性的比賽不常見到那麼多高手雲集。」

去年10月全國中學錦標賽,朱世平第一次跟來自全台的國中高手過招,大受激勵,在最後一輪繳出生涯最佳73桿,總成績排名第12,證明自己也有打硬仗的本事,不過他認為受球場眷顧較多,有幾分幸運。「松柏嶺球場球道短,不需要每洞用Driver開球,我的距離本來就不遠,這裡剛好適合我。」

因為疫情打擾,朱世平已錯過兩次進入球場培訓的機會,平常只能在簡易的九洞球場練習,無法累積實戰經驗,他期待這場風暴趕快過去。「如果有了球場的栽培就像有個家,會受到更好的照顧,也不用到處奔波,對成績的提升一定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