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中華高協南區 5 月賽人物榜----------- 教練神來一筆 沈元富換桿大躍進

打了五年高爾夫,沈元富的成績始終低迴不前,只能在台下仰望得獎者的丰采,直到今年5月終於時來運轉,第一次嘗到獲頒獎狀的滋味,晉身未來之星。…
文字訊息(943)-
打了五年高爾夫,沈元富的成績始終低迴不前,只能在台下仰望得獎者的丰采,直到今年5月終於時來運轉,第一次嘗到獲頒獎狀的滋味,晉身未來之星。
身高187公分,就讀高雄中正高中高二,沈元富小六接觸高爾夫,雖然啟蒙略晚,但是體型出眾,具備了急起直追的條件,只是在高一以前他似乎未能集中局部優勢,完成彎道超車,除了固定接受中華高協月賽洗禮外,並未加入球場培訓隊,科技盃、台青盃等賽事一律止步,高爾夫就像他課表裡一門平淡無奇的普通課,只是按表操課,不曾多花心思灌溉。
大約一年前張創宇教練出現後,對這位被低估的子弟兵啟動改造計劃,方才打造一條光明之路。「沈元富身材高大,打球的方式和南非名將艾爾斯有幾分類似,優雅地使用中高差點球桿揮擊,經使用儀器測試,只用五、六分力,無法展現距離的優勢。」按照教練的紀錄,當時沈元富的一號木桿僅250碼,與身材不成比例。
中高差點球桿如用力揮擊,球飛得又高又遠,沈元富為了強調控球,變得愈來愈不敢用力揮擊,甚至力量愈使愈小,最後變得對力量喪失判斷能力,白白浪費手長腳長的優勢。
張創宇教練改造的第一課,便是下令子弟兵換桿,改用中低差點球桿。「這種球桿可全力揮擊,或至少用八成力,才能展現距離的優勢。」
不過沈元富擁有距離的優勢後,控球問題又浮上檯面,於是張創宇再調整木桿,幾經嘗試,直到取得距離與控球兩者間完美的平衡。如今沈元富的一號木桿可達300碼,鐵桿也比以前遠20碼,成了成績躍進的關鍵。「雖然距離的問題改善,教練認為我的切桿與推桿不足,尤其9呎內的推桿是最弱的一環,還要多加磨練。」
經過張創宇教練改造後,沈元富信心漸增,南區5月賽第四名是他月賽最佳排名,且三回合都打七字頭,也是歷來首見;再加上3月底在全運會高雄市代表隊選拔賽榮登亞軍,取得參賽權,球技漸趨穩定,原來平淡無奇的高爾夫就此躍升為他眾多學門當中最舉足輕重、也最有自信的功課。「近一年來,跟著球技的提升,情緒更穩定,專注力更集中,而且讀起書來也更輕鬆。」
因為改造成功,爸爸大受激勵,念小五的小妹也從這學期開始步上哥哥的腳步,參與高球基層扎根。「上台領獎只是開始,我希望孩子球技持續精進,完成六字頭及開卡等目標,設定目標、完成目標才是進步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