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19)-
陳里律雖然不是月賽常客,去年4月至今年5月只出賽三場,卻已兩次登上頒獎臺,她像是一塊尚未雕琢的璞玉,已然光彩逼人。
她師從屏東高球大老林有信教練,有個鼎鼎大名的師姊蔡佩穎,教練和師姊不僅球技超群,且望重地方,在她小小的心中,高爾夫的一切都是光明聖潔,有如一座燈塔,照亮遠方美好的前程。
2019年蔡佩穎返臺參加睽違已久的臺灣女子高球公開賽,她從屏東親赴高雄信誼球場追星四天,馬不停蹄緊跟著師姊,看她領銜國內好手,昂首自信地與群英匯聚的韓國女子高球精英群對決,毫無懼色。師姊臨危不亂的細膩球風,以及在頒獎臺上贏得亞軍的從容自信,一直都是她內心深處永恒的記憶。
當時陳里律才小五,接觸高爾夫不到一年,還不曾參加過比賽,比起現在167公分、64公斤的體型小了一號,她好期待自己快快長大,也可以跟師姊那樣,在各項重大的職業球賽漂亮揮擊,在眾家姊妹中嶄露頭角。
由於父親遠在雲林工作,母親擔任教職,又得照顧三個小孩,忙得分身乏術,陳里律始終停留在埋頭苦練的階段,直到2020年4月,才進軍第一場月賽,雖然欠缺比賽經驗,她一點也不怯場,今年2月及5月,第二、三度參加月賽,都獲頒獎狀。比賽經驗少,反而更增她奔向勝利的渴望,5月南區月賽第一輪,締造生涯最低84桿,兩輪176桿,獲得女子C組第四,寫下月賽最佳名次。
在教練林有信眼中,陳里律頭腦清楚,體型優異,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俱佳,對高爾夫運動更有強烈的企圖心,和他教過的蔡佩穎、錢珮芸、李佳霈等三位大師姊,都屬同一等級,來日方長。「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剩下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比賽的養份堆積了。」
林有信表示,在王政松理事長的銳意經營改革下,目前的高爾夫整體資源與蔡佩穎成長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語,更有利於人才的養成。「現在的資源更多,只要方向正確,善加利用,成功的可能性便高。」
為了讓陳里律獲得更多球場的奧援,蔡佩穎也常從旁鼎力相助,還特別從日本打電話回臺,要求球場協助培訓;甚至邀請小師妹到日本一起訓練。「只可惜這個訓練計劃被今年的疫情暫時打住,不過一旦恢復正常,就可以重新啟動。」
陳里律還特別加入屏東至正國中木球校隊,做為高爾夫的輔助運動,且代表學校參加全中運。「木球比賽的攻門和高爾夫的推桿進洞有若合符節之處,都需要澟氣凝神,集中精神、全力以赴。」雖然陳里律高爾夫的參賽次數不多,但高球場上的成績已經充份證明,她善於轉換情境,締造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