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中華高協秋季賽人物榜----------- 葉佳胤復活大解秘


2021/09/07 10:56:05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760 )

(文字/1210)(圖片/0)(檔案/0)(影音/0)

秋季賽決勝輪以72桿完賽,總和288桿(E)排名男子A組第五,葉佳胤會心一笑,如釋重負,這是他升上A組後在季賽最低桿,也是2019年夏季賽榮膺男A冠軍後最滿意的演出,他心想,這是送給自己最應景的大學新鮮人禮物。…

文字訊息(1210)-

秋季賽決勝輪以72桿完賽,總和288桿(E)排名男子A組第五,葉佳胤會心一笑,如釋重負,這是他升上A組後在季賽最低桿,也是2019年夏季賽榮膺男A冠軍後最滿意的演出,他心想,這是送給自己最應景的大學新鮮人禮物。

高一下那年拿到夏季賽男子A組冠軍攀上高峰後,葉佳胤風光沒多久便遭遇瓶頸,此後他彷彿陷入泥沼舉步維艱,在成長最重要的國、高中六年,一直原地踏步,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同期戰友兼好友蘇晉弘加速衝刺,揚長而去;甚至比他低兩屆的陳季群也緊摧油門,快速超車,風光入選國家隊。

「其實練球的頻率一點也沒少,只能說心態不夠健康,雜念又多,阻礙自己的進步。」今年夏天葉佳胤高中畢業,彷彿一個轉身就成了大人,他常對人生的轉折,前途的徬徨再三思索,在幾番檢討、幾番懊悔之後,他終於有所覺悟,並堅定地告訴自己,是該結束迷惘不前,走出年少輕狂的時候了。

為了審慎對看待秋季賽,葉佳胤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比賽。「不必把每一回合當作18洞,那樣既漫長又辛苦,反而平添無形的壓力。」他設定每三洞為一個單位,以打Par為目標,不必好高鶩遠,反而更能心平氣和。「以前我總是對失誤耿耿於懷,而影響接下來的表現,現在每三洞都是新的開始,縮短戰線,更能專注當下,不再執著過往。」

閱讀也是葉佳胤成長的一劑良方,書本猶如定心丸,他已經可以轉換精神食糧為豐沛戰力。「運動員的成長史,是最棒的他山之石,可以彌補自己見識與經驗的不足。」他最近迷上描寫鈴木一朗職棒生涯的「天才人間力」,從書中獲得諸多啟示。「他是天才,卻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他警惕我們更沒有偷懶的條件。」

葉佳胤5歲就接觸高爾夫,小三正式投入訓練,和一朗的棒球啟蒙時機若合符節;他聰慧早發,拿過全國小學錦標賽高年級總冠軍,小學時期和蘇晉弘並稱一時瑜亮,卻無法堅持到底,錯失契機。從書本與現實的映照,不僅可以見賢思齊,也醍醐灌頂,了解自己的不足。「我們與巨星成長的歷程相似,只是欠缺他們具備的強烈企圖心與弘遠目標,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藉由自省和書本的開釋,葉佳胤更坦然面對自己,勇敢對症下藥,成為他自我改造的第一課,短短的一個月便收成效,他漸趨穩定的心理素質也客觀反映在每一回合的成績,秋季賽四天的桿數從70到73桿之間,不曾大起大落。「最近半年發生了不少事,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有時殘酷的考驗,也會帶來甜美的果實。」

長達兩年多的低潮,葉佳胤最感謝蔡定宏、張婷媗、張旭倫等教練的不離不棄,以及新豐球場提供的培訓奧援。「詹世昌、林文堂、林文鴻、林耕緯、謝東書老師都是我的貴人,還有一些學長總是不吝指導,因為他們的點滴付出,才把我一步步拉回來。」

秋季賽重新再起只是下一個決勝點的起步,即將成為國立體大新鮮人的葉佳胤已設好新目標,要利用大學四年收復失土、再上層樓。「大學有更多的自主訓練,只有更嚴格的自律,更有效的時間管理,才能繼續改造,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