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61)-
第二次參加全國小學錦標賽,才念北市仁愛小學小二的王嘉臣便在低年級男子組一舉奪冠,「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硬道理在他心裡油然而生,這種精神上的斬穫,向來就比冠軍更有價值。
半年前,他第一次進軍全國小學錦標賽僅排名第六,與獎狀擦肩而過,一度傷心難過得流下眼淚,但孩子的淚水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很快地總結經驗,重新出發。「決勝的關鍵在短桿,我的短桿卻不夠好,很多一切一推的機會無法抓住,難以取勝對手。」教練經驗老到,總能針對問題改善,賽前強化切、推練習,果然成功打造精準熟練的致勝武器。
冠軍的代價不只是臨陣磨槍,還得從心底建立自信,有時媽媽看著孩子像大人一樣接受磨練也於心不忍。「他的同學都還無憂無慮地玩扯鈴、跳繩,但是孩子卻已經要承受壓力、學習自主自律,甚至還得處理最難以駕馭的情緒問題,真不容易。」
不過王嘉臣對五味雜陳的高爾夫,總是駕馭得宜,美技因而日進,媽媽也認定高爾夫運動是培養禮儀與塑造人格最有效的功課,母子對高爾夫的教育意義有高度共識。「有時打完上午的比賽,選手們利用下午空檔趕作業,大家不約而同,卻同樣的專注,才是最令人感動的畫面。」
5歲那年王嘉臣因為近視太深,醫師囑咐他要多看綠色植被,多曬太陽,才可避免視力惡化,於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與高爾夫完成第一類接觸。「我們作父母的是跟著孩子的腳步學打高爾夫,從中體會高球的精髓,也希望與孩子共同成長。」
高爾夫對王嘉臣不僅僅是運動,也是維護視力的處方,只是為了保護靈魂之窗,他得聽從醫生的建議,盡量遠離書本,有時難免失落,還好他腦子轉得快,信手就從高爾夫世界另覓良師益友,並把他們視為掌握人生方向的教科書。
贏得奧運銅牌的潘政琮跟名人賽冠軍松山英樹,便是王嘉臣新發現最充實的人物讀本,在他心中,潘政琮在奧運會銅牌七搶一大戰連退松山英樹、小麥、柯林森川等名將,展現「既從容又頑強」的球風,這正是高爾夫選手理想的境界。去年底他為了一睹偶像丰采,報名參加潘政琮慈善高球名人賽,如今看來更加物超所值。「偶像從YOUTUBE直奔眼前,一開始有點不真實,後來才發覺是美夢成真。」王嘉臣把親眼所見和影片中的偶像合而為一,從此打得更入木三分。
他對松山英樹獲得名人賽冠軍也特別有感,有如相見恨晚的知音。「從松山打球的風格看起來,他是沈穩內斂的人,跟我很類似,自然喜歡上他。」王嘉臣小時候玩過很多球類運動,如足球、籃球等,但似乎都不能成為最愛,反而高爾夫這項看似枯燥的個人運動蘊藏著神秘的能量與廣闊的天地,讓他一試成癮,並且正在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