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35)-
林曦懷、林曦臨、李姸嬉三大高手高掛免戰牌,全國小學3月錦標賽中年級女子組群芳競艷,齊爭共主,最終由默默無聞的竹北小學四年級江婕安脫穎而出,榮膺中年級球后,被視為此次最大冷門。
去年8月重拾球桿至今,江婕安只打三場比賽,先是去年12月全國小學賽,以200桿排名第九,今年2月的北區月賽202桿,在三名與賽者中排名第二,並不突出,然而3月的全國小學錦標賽戰績卻一新耳目,以182桿一舉摘下分組冠軍,有如一場華麗的轉身秀。
「為了學習擊劍,江婕安暫別高爾夫一年,直到去年8月才下定決心重拾舊愛,她內心有一股久別重逢的懷念與欲望,想迎頭趕上。」教練高春德執教基層多年,心心念念想望的是尋找千里馬,做個默默耕耘便心滿意足的伯樂,前國家隊員林冠妤、剛入選國家隊的吳易軒及溫新、施友翔等,都是戰績優異的子弟兵。「千里馬不僅是天生好手,更要全心投入,甚至各方條件的配合。」
媽媽考量未來就業及升學的發展,讓江婕安回歸舊愛,更讓她有失而復得的喜悅。「一路上跟著表哥玩高爾夫,有無法抹滅的記憶,感覺特別親切。」
就讀九年級的表哥吳承恩始終堅守崗位,在高球場上耕耘有成,也給江婕安樹立良好的榜樣,她期許自己循著表哥的腳步,達成目標。「教練說如果要到美國念大學,得提早10年著手計劃,並擬訂短、中、長程目標。不只是用口頭表示,要白紙黑字自我鞭策,才能化為具體行動。」
高春德心目中,選手的養成除了先天條件外,得父母願意配合,再加上教練孜孜不倦的教導,缺一不可,而選手設定目標更是動力的源泉。「江婕安極具爆發力,觀念比同齡的選手成熟,也理解比賽的細節,尤其她回來後練習態度比以前更積極,才是獲勝的主因。」去年12月江婕安兩回合都打100桿, 3個月的努力不輟,成績直線上升,第二輪更締造89桿個人最佳紀錄。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直是高春德開班授徒的基本信念,教練的責任在「教」,選手的本份在「練」,才是完美的結合。「以江婕安目前小學的程度,上一小時課,得相對練習五小時,是美式高球的標準,國內選手的爆發力不如美國,環境一時也未必追得上,又未必是天才選手,標準或許要訂得更高,才能急起直追。」高春德說,江婕安重返球場後,每周在練習場、球場耗時10至15小時練習,量變而質變更是成功的關鍵。
而父母和教練各司其職,釐清角色,不可混淆,不越俎代庖,選手不致無所適從,也是高春德一向的堅持。如今選手、家長、教練各安其位,江婕安美好的前程也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