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中華高協北區8月賽人物介紹---------------------- 阮益豈掌握三次機緣巧合 化身高手


2022/09/29 11:03:48
賽況訊息
瀏覽人次 ( 889 )

(文字/1151)(圖片/0)(檔案/0)(影音/0)

國中畢業後阮益豈才接觸高爾夫,算是晚起的鳥兒,卻因機緣巧合,短短兩年便躋身北區月賽十大高手之林,成為彎道超車的楷模。…

文字訊息(1151)-

國中畢業後阮益豈才接觸高爾夫,算是晚起的鳥兒,卻因機緣巧合,短短兩年便躋身北區月賽十大高手之林,成為彎道超車的楷模。

機緣巧合之一是,他選擇高球名校北市城市科大五專部應用外語科繼續升學,意外成為國家教練曾秀鳳老師的高足。「入學前我對城市科大鼎盛的高球人材和光榮戰史一無所悉,後來才知道學校有高球社團,我剛打沒多久,想多學多看,就加入了。」

國中會考結束後,爸爸看孩子功課壓力驟減,無事一身輕,便帶阮益豈一起上練習場,他曾加入三重五華小學棒球校隊,有幾分揮桿天分,他看著小白球騰空而起,心情跟著直上青雲,一下就迷上高爾夫。「學校社團的指導老師曾秀鳳教練很親切,我常主動問她是否需要幫忙,到了專一下,前任社長即將畢業,社長懸缺,曾老師便指定我接班,跟曾老師互動因此更多,她不但經常指點我,還介紹陳奕騫老師擔任我的個別教練。」個性主動積極,深得師長的疼愛與信任,再加上聰敏好學,成了阮益豈與高爾夫關係更密切的第二個機緣巧合。

2020年12月阮益豈在貝多芬邀請賽初登場,第一回合打了126桿慘遭淘汰,兩個月後他的第一場月賽,在46位完賽選手中以306桿(+90)敬陪末座。雖然屢戰屢敗,卻一點也沒有挫折感,甚至愈打愈起勁。「曾老師常跟我說,她接觸高爾夫比我更晚,只要起步就不會太遲,她的話如暮鼓晨鐘,一直惕厲我。」

後來他加入曾秀鳳老師主持的全國球場培訓隊,常往返於台北住家和苗栗間,與高爾夫同儕的互動更頻繁。「3、4月間在大甲泰峰練習場與謝睿哲的父親不期而遇,他眼光很銳利,一下就發現我的球桿太輕,經他反覆解釋,我才了解球桿重量和揮桿速度存在某種相對關係。」於是第三次機緣巧合翩然駕到,成了阮益豈再進化的幕後推手。

在謝伯伯的建議和協助下,阮益豈按照自己的揮桿速度和力量,把球袋裡的14支球桿一一重新打量,全部更換。「之前的球桿相較於我的揮速,都太輕了,所以我把一號木增重10公克,所有的鐵桿增重15公克,甚至推桿也從傳統的桿頭更換為牛角桿頭,從此打得更得心應手。」

阮益豈說,現在他的一號木增遠20碼,更重要的是每一桿都更穩定,如臂使指,收放自如。「小白球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不再像以前那樣不聽話。」

在球桿助威下,阮益豈如魚得水,自信翻倍,接二連三改寫個人紀錄。先在北區5月賽決勝輪繳76桿,第一次突破八字頭。隔周又在111年全大運高球賽獲得一般男子組第五名,並在決勝輪締造全場及生涯最低73桿。8月北區月賽更是生涯頭一遭,連續三回合都繳七字頭,首次名列北區月賽男子A組前十傑。

「我的揮桿速度愈來愈快,球桿的調整已成為日常功課,得繼續增重。」阮益豈說,選手的球桿就像俠客的劍,必須桿人合一,才能桿到球到,漸入化境,而他已經掌握訣竅,對未來更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