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00)-
9月進入國立體大後,殷權宏的高球生涯彷彿重新開始,他從台南新營隻身北上住進學校宿舍,面對新同學、新老師、新球場,以及躍躍欲試的新球風,都充滿無限想像,連第一次季賽也在眼前,等待他探險。
他是在南區8月賽獲得男子A組季軍取得秋季賽資格,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就年滿19歲晉升公開組,挑戰氛圍也跟著水漲船高。「我發現最近一、兩年公開男子組變強了,我的同學和學長高手如雲,藉由季賽終於可以親自感受他們的威力。」
剛從新營高工畢業的殷權宏四年前升上A組後,就與季賽無緣,前年6月他雖曾取得季賽資格,但從事公務的父親無暇陪同北上幸福球場,他只好忍痛棄賽,未能見識更大場面,也無法目睹高手的壓箱功夫。
或許場面見得不夠多,高中三年他在比賽中總是沈沈浮浮,很少名列前茅,父親甚至認為戰績不彰,老是被排除在領先組,無法考驗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有一次他在南寳盃決勝輪的領先組,觀眾很多,就打得很緊張,我在遠處仍能感覺他打得不自在。」
當年父親絞盡腦汁向南寳球場提出訓練計劃,球場基於培訓青少年選手的目標,二話不說,殷權宏立刻享受自由進出球場訓練的權利,這裡實際上就是他的主場。「在主場打球都會緊張,表示到外地打球更緊張,要成大器,必先克服。」
殷權宏高中三年在月賽最出色的一輪,還是高一下那年在台南球場舉行的南區5月賽第三輪的76桿(+4),此後再也沒有突破障礙。父親眼中的孩子個性較保守,比較不敢大步向前衝,如果球風積極些,會和個性形成互補,才有助於成績的提升。
此外未能及時關注體能鍛鍊的重要,無形中也成了絆腳石。「雖然李和熹、王雅芬、張創宇等三名教練陸續指導,奠定良好的基礎,卻一直苦於欠缺體能教練,也是成績難以突破的原因,體能與技術互為表裡,如果善加配套,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殷權宏到了國體後,切身感受競爭氛圍和他就讀新營高工時大不相同,他當時是班上唯一具有高球專長的學生,欠缺競爭對手,而今同班同學如陳佑宇、游玄安等都屬戰功彪炳的百戰雄師,他得見賢思齊、快馬加鞭迎頭趕上。
「爸爸常說『與其一直在台下鼓掌,不如再加把勁,成為人家鼓掌的對象』,很確實反映了我現在的心情。」投身新環境雖然短短不到一個月,殷權宏已一新耳目,心裡滿是嶄新的規劃。「當年我和廖信淳、黃仁杰在新營埤寮里田園練習場一起出發,他們都跑在前面,現在該是急起直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