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中華高協國家隊員介紹-------- 張婷諭擺脫壓力 初次入選國家隊

2022年是張婷諭蛻變的一年,她在春季錦標賽榮獲女A亞軍,晉升為全國球場培訓隊「一姊」,接著第一次赴美取經,接受美式球風洗禮,返台後果然一新耳目,在國家隊選拔賽高中金榜,第一次入選國家隊。 …
文字訊息(956)-
2022年是張婷諭蛻變的一年,她在春季錦標賽榮獲女A亞軍,晉升為全國球場培訓隊「一姊」,接著第一次赴美取經,接受美式球風洗禮,返台後果然一新耳目,在國家隊選拔賽高中金榜,第一次入選國家隊。
張婷諭的秘密武器是,經常在最後關頭神來一筆,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選拔賽決勝輪她勇抓2隻小鳥、1柏忌,打出女子組最佳71桿,便如餘音繞樑三日,讓人久久不忘。
若非第二輪最後一洞遺失球,打成+3,她有機會改寫歷史,成為選拔賽的女狀元。「有時老天爺就是那麼捉弄人,重新開球後,才發現遺失球就在新球旁邊,令人又氣又好笑。」
2020年10月,張婷諭國中九年級那年,她也曾在中學錦標賽決勝輪大放光芒,締造生涯最低67桿,最後排名前5,從此平步青雲,躍為閃亮的明日之星。
張婷諭說她最大的優勢是神經大條,不輕易受壓力擺布,更常在關鍵時刻展現爆發力。「打完選拔賽前三輪排第5,隔天並不緊張,每一回合對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且嶄新的開始。」
父親對女兒的成長全程掌握,鉅細靡遺、了如指掌。「她的控球能力這一年進步很多,知道怎麼處理球代價最少,能夠在競爭激烈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隊,代表她的球技的確更成熟。」張婷諭去年暑假的美國行表現並不突出,反而讓她戒慎恐懼,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比賽。「國外選手彼此競爭更強,他們面對競爭的態度也不一樣,我們的技術既不能輸在起跑線,更不能在心態上矮人一截。」
父親與教練郭家魁合作無間,組成完美的教練團,也是張婷諭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父親從小帶我打球,了解我的習性最深,隨時隨地都鞭策我。郭教練則善用儀器校正動作,我的訓練既有科學方法,也迎合個人特質,而他們是學長與學弟,相互配合,截長補短,毫無隔閡,讓我的學習左右逢源。」
全國球場教練曾秀鳳更像自家姊姊般循循善誘,讓張婷諭享受友善的學習氛圍,她在球場上擬訂的策略和釋放壓力的訣竅,靈感多半來自曾教練的叮嚀與經驗傳承。「我們都是女子選手,風格接近,對球場的認知和比賽的判讀,雷同更多。」
張婷諭身高167公分,55公斤,在國家隊員中最具體型優勢,她的長桿因此爆發力十足,但短桿相對更需時間鍛鍊火候。「今年在國家隊我已經設定好階段目標,要加強短桿技巧,尤其6、70碼內的切桿常是決勝的關鍵,希望順利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