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04)-
不滿9歲、洪廣彥在8月南區月賽便大放異彩,第一回合一舉突破80桿大關,最終以164桿(79 85)勇奪冠軍,成為南區近年來最年幼的男子D組二連霸。
事實上,洪廣彥參加中華高協月賽的過程,也是他復健治療的進程,充滿人性的光輝與挑戰,彷彿勵志電影情節。他自前年2月騎腳踏車摔斷左腿後,完全無法打球,經手術、復健休息長達11個月,在111年1月才首度進軍中華高協月賽,此後又進行二次手術取出鋼釘休養9個月,出乎預料的是,他的第二場月賽便一舉摘下亞軍。
復健的過程漫長而艱辛,洪廣彥接著又從今年1月至4月接受第三次復健治療而高掛免戰牌,直到5月重返月賽,以172桿(89 83)贏得生涯第一冠,締造三年級打敗五年級的佳話。對洪廣彥來說,沒有球打的日子,就努力揮桿,保持渴望和信心,才不致被灰色的復健情緒打敗。母親表示,孩子受傷不輕,還經過釘鋼釘手術把骨頭接回來,所幸因為年紀小,復原快,不到一年又重回球場。
更不可思議的是,比賽被復健的進程嚴重切割,卻未打亂他前進的腳步,雖只歷經4場月賽洗禮,除了初登場那一仗較為生澀,排在10名外,其餘三場,獲得2冠1亞,令人刮目相看。
陳逸佑和周怡岑兩位指導教練都認為他的協調性很好,極具潛力,不過母親更希望孩子穩定成長,愈飛愈高,而不是小時了了,長大茫茫渺渺。「我並不希望孩子太早出頭而喪失進步的動力,我都告訴他,成功沒有捷徑,是靠苦練,天份是騙人的,避免孩子太得意而迷失自我。」
洪廣彥年紀仍小,或許無法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自認他的優勢是擊球距離遠,曾拿過南區擊遠擊準大賽亞軍。「我的距離是分組最遠的,但加上切、推的成績,只獲亞軍。」
洪廣彥和哥哥洪聖得去年同時考上高雄球場培訓隊,有更多耳濡目染的機會,為他們的高球生涯再打開另一扇櫥窗。「王偉祥和王偉軒兩位大哥哥經常在這裡訓練,賽季結束後,也會教我切球,感覺很實用,對比賽幫助很大。」
媽媽則以健康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堅守三不原則,不給壓力、不追求成績、不拘泥於既定的成長模式,讓孩子自由發展、快樂打球。「小男生階段,還有很多變化,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養成正確的觀念,不要走偏。我觀察目前的短處是比賽時易發脾氣,情緒不穩定;長處則是打球靈活,樂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打法,享受打球的過程。」
有開明的母親引導,洪廣彥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已先馳得點,不會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