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977)-
許瑞宜當教練總是以引導選手參加比賽為目的,他說選手參加比賽就像演員走上戲台,是真槍實彈的演練,會敦促他們再進化,才能參透什麼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
剛結束的全國小學高爾夫9月錦標賽,許瑞宜帶領四位小二的選手赴會,其中楊可翔、楊可騰雙胞胎兄弟和許天朗都是第一次參賽,他們球技雖然生澀,但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讓基層扎根多了些許幼苗,許瑞宜就備覺欣慰。「這幾年我已經引導44位初學者第一次參賽,從接觸高爾夫到投入比賽,必須兼顧個人興趣,再加上練習場、下場等經驗,需要時間和家長的配合。」
就讀北教大附小的楊可翔、楊可騰的參賽,讓許瑞宜基層扎根的版圖從雲林延伸至台北,更激起他開疆拓土的雄心。「兩兄弟暑假回斗六外婆家,偶然接觸高爾夫,新學期回到台北,便成為向北拓展的種子。」許瑞宜不忘強調緣份很奇妙,因為種子一旦落地生根,又可以在另一片土地蔚然成林,甚至開花結果。
許瑞宜單槍匹馬在雲林縣努力耕耘、撒播種子,不計酬勞,本就是一段奇妙的因緣,他相信因緣生法,也就是任何的緣份都有使命。「民國71年我報考海軍陸戰隊專修班,也是抱著這股傻勁,還以第一名畢業,不過教高爾夫難多了,距第一名遙不可及,卻也說明仍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六年前許瑞宜嘗試把政府和企業兩股力量結合,如今看來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他先向「斗六科技高爾夫球會」的企業人士募款10萬元,辦理「雲林縣高球種子教師研習營」,雲林縣內有83所中小學派員出席,終於對教育部推動高球基層扎根政策有初步的輪廓。「有些學校校長親自出席,有些由主任或老師代表,總算踏出重要的一步。」
後來有18所中、小學參與扎根計劃,其中16所都委託許瑞宜撰寫計劃書,許瑞宜一概慨然應允,從此他不僅是雲林縣高球基層扎根的園丁,也成為幕後推手。「比較棘手的是有些學校完成申請作業,也做好簡易練習場等硬體設施,卻因為許多因素,高球社團遲遲未成立。」前兩年蔡獻德教練加入團隊,許瑞宜不再孤軍奮戰,幫忙學校成立社團,落實扎根計劃,績效均獲明顯提升。
但是提升績效,絕非以犧牲學業為代價,許瑞宜規定選手上了國中,如果月考平均不滿80分,便暫停練習,直到功課趕上才恢復訓練。「我反對揠苗助長,高爾夫是開啟智慧的運動,如果光打球不讀書,智慧跟不上技術,視野渺茫,將來的發展也一定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