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991)-
沒打過小學錦標賽,三年的國中錦標賽從不曾躋身前十,剛上高一便入選國家男子隊,這就是陳又勁進步的速度。
陳又勁的脫胎換骨,來自於他心裡的問號,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不管是基本動作的、技術的、體能的,甚至人體工學的,他都想尋求合理的解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有時一個簡單的問題,他腦筋一時轉不過來,馬上提問,還會引來同儕的會心一笑,不過高雄球場鄭美琦教練卻對他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認為他的學習態度認真、注意細節。陳又勁也不擔心別人的眼光,不懂就問,不僅成為他進步的原動力,更使他的高爾夫觀念技術周延而完整。
或許在一問一答之間積累了豐富的能量,更添自信,四回合的國家隊選拔賽,他始終成竹在胸、樂觀以對。「打完前兩輪,在選拔賽排名第11,陪同前來的舅舅擔心我選不上,很緊張,我還回說『打的人都不緊張,你們緊張什麼!』」
不緊張就是不失常的保證,陳又勁第三回合繳出亮眼的69桿(-3),排名上升至第五,成為入選113年國家隊的關鍵。「前兩回合雖然沒打好,但都有Under的機會,只是果嶺的判讀和速度的掌握不足。」
把果嶺研究透徹並掌握速度,打好第三回合,便成了陳又勁在選拔賽的最高指導原則。「如果第三回合打好,第四回合就沒有壓力,不易失常。」
一切就像寫好的劇本跟著比賽彩排,陳又勁的第三回合走出前兩輪的陰影,一飛沖天。「我的一切一推成功率高達83%,只有一球因為推桿用力過大沒救到,這是扭轉乾坤的一回合。」第三回合打完,陳又勁心理有數,他與國家隊的距離只剩一小步。「比賽前我評估只有50%的機會入選,打完第三回合後,我知道國家隊近在眼前。」
最終回陳又勁繳73桿,以總和294桿順利進入國家隊,但他自認技術及體能仍有諸多不足仍待改善,才不負國家隊的名號,包括百碼內鐵桿準度不夠,體能也在排序賽中捉襟見肘。「體能好,不只可以維持專注,也才有足夠的意志控制情緒。」
陳又勁說,選上國家隊既是榮譽,也是責任,要自我鞭策,使技術再進化,以免空有其名。「外人一定會用放大鏡看國家隊員的表現,如果打不好,壓力會跟著上來,所以選上不是只享受榮耀,要更加努力證明自己值得。」
近兩年陳又勁在國際賽表現比國內相對遜色,他把明年設定為國際賽的翻轉年,準備一雪前恥。「以前在國際賽失常的比率很高,希望記取過去的教訓,打出自己的實力,甚至超越自己,才不負國家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