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937)-
花蓮中正小學五年級生邱旭謙參加東區月賽7次,共獲男子D組2冠3亞,雖然戰績可觀、稱霸一方,他一點也不自滿,目光反而更高遠,一心想挑戰高手薈萃的北區,一探究竟。
「東區參賽人數較少,競爭不如北區,所以我不能自滿,爸爸說要多看外面的世界,會更了解自己的不足。」除了就近參加東區月賽外,邱旭謙前年9月開始進軍全國小學系列賽,早已見識來自全台各地同齡的優秀選手,他的成績大都在十名上下。
今(2024)年2月升上C組,他趁著寒假第一次挑戰北區,兩天分別繳90及87桿,排名男子C組第五,更大的收穫是近身察覺高手如雲的北區果真臥虎藏龍,也更清楚自己與高手的距離。
「我的一號木距離還可以,但切、推的技巧不夠熟練,比賽時起伏較大,不像那些高手那麼穩定。」邱旭謙對兩天分別繳73及72桿的陳楷翔覺得深不可測,但與第二至第四名的對手差距不大,代表中華高協辦東區月賽一年半來,的確已見成效。
在東華大學楊昌斌教授和林永巨教練等人的努力下,隨著東區月賽的開辦,「富敦建設高球培訓隊」也應運而生,接著延聘來自北區的國家級教練楊珺如前往教學,東區基層扎根因而大步向前,邱旭謙、葉芮莎、鄭鈞耀等選手也獲得更多的滋養而大幅進步。
楊珺如教練去年12月約滿離開後,仍不時回花蓮關注她一手栽培的幼苗,蔚為選手背後不可或缺的戰力,選手們也常北上接受教練的點撥,延續師徒之情。「我們仍固定北上參加教練主持的訓練,重溫美好的時光,選手晚上住在教練家裡,與教練夜話高球,家長則在旅店愉快等待孩子一次次的豐收。」父親並透露,孩子常藉北上練習,和「思嘉關懷列車」培訓隊一起受訓,感受思嘉爸爸的殷殷關懷。
邱旭謙高大的身材和高球場上優異的表現,也引起學校籃球隊教練的注意,一度想挖角栽培,但他投入高球的心意已決,對方只好打退堂鼓。「爸爸是羽球專長,我也打過羽球、撞球、網球、保齡球,我最愛的還是高爾夫。」因為熱愛,邱旭謙假日若留在花蓮,常常待在球場一整天也不覺得累。
「他遺傳我的運動天分,身體柔軟、動作協調,不論什麼運動,很快就能掌握其中訣竅。」為了及時把握天賦,父子兩人大膽訂下16歲打進國家隊的目標。「目標就是動力,依目標而行,不會三心兩意,目標也是人生最好的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