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288)-
張仲光開球又高又遠,一點也不像低年級學生,當小白球隨著球桿的弧線騰空而起,直飛果嶺時,彷彿戰機低空呼嘯而過,總引來陣陣不可思議的讚嘆。他剛滿8歲,就讀北市新生小學二年級,身高145公分,比同儕高一個頭,三號木開球距離170~180碼,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張仲光在全國小學9月錦標賽兩回合均繳35桿(-1),以總和70桿(-2)追平賽史紀錄,榮登低年級組男子冠軍,他揮桿動作標準流暢,擊球充滿自信與爆發力,是賽事竄起最速、鋒頭最健的選手之一。
更不可思議的是,張仲光以球道木桿開球,就比其他拿DRIVER的同學打得更遠,若非力量超群、訓練有素,難以致之。父親說,張仲光在全國小學9月錦標賽初次拿三號木桿參賽,就能駕輕就熟,在幾個四桿洞開球更可以直攻果嶺,展現非凡的控球能力,這要歸功於過去五號木桿的良好基礎,以及循序漸進的球道木學習。其實張仲光學打三號木也是最近一個月的事,他在全國小學錦標賽之前,都拿五號木桿開球,一樣得心應手。「8月中台灣青少年公開賽結束後,李瑞慧老師之前推薦張仲光到Titleist Fitting Studio依身高與揮桿速度量身訂做的三號木桿也製作完成,才開始學習使用這支新球桿,並且很快就上手。」
父親與教練現階段的共識是,木桿的學習宜由小到大按部就班,且低年級學生不必花費太大的心思在選桿上,只要聚焦在短桿和球道木桿即可,DRIVER先暫擱一旁,等到中、高年級再下功夫學習也不遲。「剛開始仲光也曾學打DRIVER,但效果不彰,經常影響球道木桿與鐵桿的揮桿動作,李瑞慧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便來個腦筋急轉彎,聚焦在球道木桿學習,控球與距離效果備增。」
李瑞慧視這位聰慧早發的弟子宛如瑰寶,球桿由小而大的練習方法,由淺入深的觀念啟迪,兼容並蓄、小心翼翼地引導。「他具備力量的優勢,再循序漸進灌輸正確的發力方法,會有相乘效果。」當時新冠疫情正熾,為避免群聚感染,張仲光的啟蒙訓練經常一個人在室內面對鏡子與模擬打擊器渡過,每一擊都看在眼裡,反而練就了更標準的擊球姿勢。教練說,張仲光面對鏡子看自己擊球的動作,對自己的錯誤姿勢印象更深,對培養糾錯能力及正確擊球方法大有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近兩年的週末,張仲光幾乎都在林口美麗華練習場度過他的童年時光,除了參加TIGA兒童團體班課程,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讓他更喜愛高爾夫球運動之外,並在翁傳傑教練細心指導下,充分利用美麗華練習場的果嶺與沙坑設施,學習短桿相關知識與技巧。
正確的揮桿動作加上身材的優勢,使張仲光如虎添翼,不僅比賽策略的選擇更多,且發展獨樹一格的擊球程序。父親表示,一個月前的台灣青少年公開賽,張仲光的五號木桿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具備開球與攻果嶺兩種功能,「雖然前兩輪分別繳94和93桿,並不出色,但經過兩輪的策略操演,第三輪破繭而出,不僅獵獲人生第一隻老鷹,且繳分組次佳77桿,信心大幅提升。」
正因為台灣青少年公開賽的初試啼聲,才讓張仲光信心備增,在全國小學9月錦標賽馬到成功,靠自己努力完成8歲的生日願望,贏得人生的第一座高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