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061)-
對施友翔來說,重返114年中華高協國家隊有如一場臥薪嘗膽的王子復仇記,所有的委屈和不順都在美夢成真當下灰飛煙滅,迎來了我將再起的光芒與雄風。
一年前他在113年國家隊選拔發揮實力,排名第七,因排名第五的清大畢業生黃至翊即將進軍職業球壇,而幸運遞補,搭上國家隊末班車。或許少年得志,難免自得意滿,面對練習、比賽總是有恃無恐、漫不經心,他漸漸喪失了國家隊員的鋒芒,成績直線下滑。
上半年三場大賽,從春季賽到台灣業餘錦標賽再到夏季賽的,他打得魂不守舍,分別排名第10、25、23,並未展現國家隊員的水平。按照國家隊升降機制,下半年被降為國家二隊,由夏季賽冠軍謝承洧遞補。國家隊的光環不再,打擊不可謂不大,卻也提供了施友翔反思的契機。「我承認練習不夠認真,常找人聊天,動作也變得不穩定,最後連信心也潰堤。」
隨著暑假到來,一趟美國行,透過密集的以賽代訓,讓施友翔抽離一時的紛擾,徹底、冷靜地反省自己的年少輕狂。他一心埋首精進球技,逐漸恢復自信,6月28日在加州聖地牙哥青少年高爾夫協會主辦的頂尖高球學院青少年比洞賽(Premier Golf Academy Junior Match Play)連過六關、一舉摘冠,心情也煥然一新。「我以第27名晉級64強比洞賽,對手愈來愈強,我的鬥志也愈來愈高昂,比洞賽真是提升心理素質最磨人,卻也是最有效的賽制。」
回到台灣後,施友翔藉由密集的比賽找回往日身手,光是8月一個月內,就連打台灣青少年、肇喜登峰、科技盃、麥芽糖等四項賽事,並在秋季賽排名第12,止跌回升,在高中錦標賽也名列第11,他一步一步按照自己鋪排的節奏,調整至最佳狀態。「林文科老師常說,只要我有心練球,他一定傾囊相授,他就是我最大的靠山。」
為了騰出更多時間,施友翔還從竹北高中轉學至新北莊敬高中自學,加強練習份量。他已然了解,自我要求、設定目標,而不是為父母打球,才是往前推進的原動力。
114年國家隊選拔,施友翔前三輪小計218桿,與其他三位選手暫並列第五,他必須在打完四回合後,單獨排名前六,才能進入國家一隊。「前三輪我的短推過份猶豫,導致三推過多,決勝輪我告訴自己要果決、大膽心細,果然耳目一新,締造個人最低66桿。」
最終施友翔以第四名獲選114年國家隊,並締造個人三項紀錄,包括決勝輪66桿(1老鷹、4小鳥)、四回合284桿(-4),以及生涯第一次Bogey Free。「這是一次完美的結局,但身處國家隊高處不勝寒,得繼續精進,不能重蹈今年上半年的覆轍,才算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