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高協各區月賽明日之星-------- 化鴻溝為標竿 彭浩軒具運動家氣質

文字訊息(1101)-
自從三年前東區第一場月賽,花蓮慈濟小學的彭浩軒以213桿小勝邱旭謙的224桿,在男子D組分獲第三、四名後,就再也沒有贏過他,原因並非技不如人,而是兩人體型懸殊,彷彿是場處於不同起跑點的競爭。
後來邱旭謙快馬加鞭一路狂奔,差距愈拉愈大,却不影響兩人兄弟般的革命情感,彼此仍經常互相切磋,一起南征北討,參加各項大小比賽,父母也樂於共享資訊,互通有無,沒有藏私。
兩人都住在花蓮市,就讀不同的小學,卻阻隔不了他們共同的愛好,因緣際會先後加入花蓮富敦建設高球培訓隊、花蓮球場高球培訓隊及思嘉關懷列車等,至今仍是林永巨、陳溪水和楊珺如等三位教練的愛徒。在東區特有的友善和諧、相互扶持的氛圍下,對高爾夫的熱愛與日俱增,彼此更是惺惺相惜,堪稱「最友善兼最可敬的對手」。
「我和邱旭謙兩人都是12歲,這個月剛剛小學畢業,但是他最近一年多來加速轉大人,身高已167公分,我仍然140公分不動如山,體型上不像同組的選手。」將近一呎的身高差,有如天龍地虎,一旦轉換為開球距離,更有放大效果,差距多達50碼,成為彼此戰績難以接近的鴻溝。
2024年9月在新竹山溪地球場舉行的全國小學標賽,最足以解釋兩人目前的差距。邱旭謙以159桿(80 79)勇奪高年級男子組亞軍,彭浩軒以194桿(93 101),在29位與賽者中名列第18,兩人兩回合相差35桿。
但是彭浩軒小小的心靈早已打定主意,不僅要翻轉身材的尷尬,更要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化鴻溝為標竿,才能迎頭趕上。
他自我激勵最有利的武器,便是嫻熟的切、推技巧,在同儕中堪稱一絕,每位指導過他的教練都讚賞有加。「有一次在信誼球場舉行的科技盃,我在其中一回合11次一切一推全部成功救PAR,打出生涯第一次八字頭,至今難忘。」
5月東區月賽,趁邱旭謙越級參加B組賽事,彭浩軒完成奪冠處女秀,他先在第二回合以86桿刷新個人最佳紀錄,累計177桿在C組封王,贏得生涯月賽第一冠,他自我期許長得更高時,可以追上遙遙領先的邱旭謙。「自從三年前的8月贏過邱旭謙後,我一直是他的手下敗將,希望早日翻轉劣勢,讓彼此的良性競爭更有張力。」
彭浩軒出身體育世家,阿公是學校體育老師,父親任教東華大學,他也遺傳阿公的體育細胞,好動、敏捷、靈活、協調兼俱,阿公相當看好他。
父親崇尚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主張孩子自主學習成長,開心打球最重要;母親則望子成龍心切,更像心靈導師,直說孩子心臟特大顆,具有天生運動好手的氣質。「有時看他打球我們都很緊張,但他一臉淡然,表情一貫,一付胸有成竹的樣子,我就知道他適合向運動競技發展。」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