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304)-
採用萊德盃模式進行的歐亞對抗賽(Sir Michael Bonallack Trophy)於3月26-28日在印度邦加羅KGA球場(Karnataka Golf Association)進行三天五回合的比洞賽。歐洲隊技高一籌,以17.5比14.5再度擊敗亞太代表隊,在賽史上第六度贏得勝利。
歐亞對抗賽以曾獲五次英國業餘錦標賽冠軍的Michael Bonallack 爵士命名,於野村盃隔年舉辦,在亞洲和歐洲球場交替舉行,由亞太高協和歐洲高協各推派12名優秀選手參加。今年亞太隊陣容包括我國李玠柏,澳洲Geoff Drakeford、Taylor Mac Donald,中國金城、竇澤成,香港Shinichi Mizuno,印度Karan Taunk,日本Kenta Konishi、Daichi Sato,韓國Nam-hun Kim、Soo-min Lee,紐西蘭Joshua Munn。前兩日分別於上午進行五組四人四球賽,下午五組四人兩球賽,最後一天為12組個人比洞賽,全部賽程總分32分,獲勝隊伍獲得1分,平手0.5分。
據李玠柏表示,KGA球場球道狹窄,多數只有25-35碼,且水池很多,因此開球必須慎重,現場觀眾也很多,都來為亞太隊加油,氣氛熱絡,但無形中也製造了緊張氣息。26日上午的四人四球賽,李玠柏和竇澤成同組,兩人與歐洲隊Max Roehrig和Dominic Foos激戰到18洞以一洞勝出,亞太隊以3比2贏了早上的比賽。但下午的四人兩球賽,亞太隊僅澳洲兩位搭檔選手勝出,其餘四組皆敗,第一天以4比6落後歐洲隊兩分。
27日上午李玠柏改與Karan Taunk搭檔,不敵歐洲隊的James Ross 和Albert Eckhardt,最後以輸一洞坐收。下午李玠柏再和金城配對,兩人一路打得沉悶,戰到第18洞以2洞輸。當天賽程亞太隊贏三組、輸六組、一組平手,兩天總分以7.5比12.5,落後歐洲隊有5分之多。
28日進行12組個人捉對廝殺,我國的李玠柏和歐洲隊德國籍Max Roehrig三度交手,前九洞李玠柏抓了一鷹三鳥,Roehrig雖也打出一鷹一鳥,卻吞下3個柏忌,李玠柏以-5領先對手的平標準桿。隨後Roehrig 在第10,11,14洞都攻下博蒂,李玠柏在第11洞苦吞柏忌,而Roehrig 在15洞也吞柏忌,李玠柏以贏兩洞優勢進入關鍵的第17洞。此時其他各組都以賽完,全場觀眾聚焦最後這兩洞的比賽。Roehrig開球落水,李玠柏則打進樹林,救上球道後,再揮到距離洞口下坡10呎處,幸好推桿進洞救par成功,奠定關鍵性的勝利,Roehrig該洞又吞柏忌。18洞賽完,李玠柏以贏三洞坐收,為亞太隊增添一分,雖然亞太隊當日有七組獲勝,優於歐洲隊的五組,但總分仍以14.5比17.5三分之差落敗。
歐亞對抗賽自1998年至今已舉辦九屆,我國近年獲亞太高協推派參賽的選手有陳銘傳(2008)、謝繼賢(2010) 、洪健堯(2010和 2012)。亞太隊僅於2002年在日本和2004年在義大利連續贏過兩屆比賽,2010年因冰島火山爆發航班停飛比賽取消,其他六屆都由歐洲隊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