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2481)-
(本文由作者Michelle Lin提供)
奪金的激動雖然經過了幾天的沉澱, 回頭整理報導做紀錄的時候, 這一切還是如夢境一般, 令人熱血沸騰. 看到盧彥勳在ATP禁賽風爆時的一則訪談, 我想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了解箇中滋味, 賽前不能也不該講的, 現在也才能講。
看著盧彥勳露出疲憊的神情說, "打這場比賽感覺比我在美國打七場比賽還累", 我也想說, 跟著小潘看他比賽, 陪他準備比賽這麼多個年頭, 這也是我覺得最累壓力最重的一次, 何況是選手本人。
披著國家戰袍的旅外高手帶著彪炳的紀錄受國家徵召, 是榮譽, 但這些選手背負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責任, 國人殷殷期盼與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就小潘來說, 暑假經歷一連串的比賽最後打完全世界最重要的業餘賽, 美國業餘錦標賽, 之後直奔台灣馬上投入各項訓練, 短短的一個月, 與隊友和教練磨合, 扛起起陣中老大哥的擔子, 要在短時間時內凝聚不熟悉大家, 培養"相信隊友的團隊默契", 大家亞運之前還走了一趟日本打世界盃, 身體與心理的負荷雖然他本人絕口不提, 這一個月來發生的事情絕對足夠讓人了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壓力。
我想首先我們得先謝謝華盛頓大學的總教練Matt Thurmond, 是他的應允才讓小潘能回來參與集訓並且打這兩場比賽. 在亞運開打前, 小潘的學校其實已經開學了, 開學前學校校隊打了一場比賽, 亞運比賽時又打了一場比賽, 教練冒著少了隊上一哥的風險放人(結果真的不怎麼樣), 台灣其實應該好好的謝謝華盛頓大學的總教練. 把話題回到前一個段落, 這一個月來, 小潘因為也有個人的訓練同時進行, 所以幾乎是從台北通勤訓練基地, 上午為了避開交通, 通常7:00出發, 每隔一天自己體能訓練的日子, 他6:00會自己到健身房, 結束體能後7:30出發, 早餐都在車上解決. 到了球場馬上開始練習到中午, 中午午餐一個小時之後通常是下午一點太陽正大, 他會到短桿區練習約兩個半小時的推桿與切桿. 不是他笨到不避開最熱的時段, 一來是在美國的功課壓力下他已經習慣把時間壓縮的很短做有效率的練習, 二來是又要避開下班的交通回台北, 有時還有自我訓練. 傍晚休息片刻晚餐後盥洗然後全身拉筋上床睡覺。
其實這樣正常的運動員生活不是問題, 但在這其中的插曲足以嚇壞身邊的教練, 身邊的人當然包含他本人。
世界盃出發前一個星期, 小潘在一次體能訓練中不慎傷了手腕, 之後的四天看了三次醫生在醫院一待就是六七個鐘頭, 緊急安排超音波, X光與核磁共振, 在報告未出來一切處於未知的這幾天, 小潘每夜輾轉難眠. 就在亞運記者會當天早上, 醫生給了建議, 但醫生把決定權交給小潘, 協會也非常體諒小潘希望小潘以自己的運動生涯為第一優先決定是否打世界盃. 記者會後, 小潘去練習場簡單打了幾個球, 決定出征, 他跟我說, "我想要奪牌". 世界盃回來以後, 幸虧手部沒有惡化也感覺在痊癒, 又重新投入訓練, 沒想到在9/20日晚上開始一整夜連續拉肚子, 睡前全身發抖完全使不上力, 9/21一整天只吃了簡單的稀飯與止瀉藥, 9/22早上帶著白吐司, 蘇打餅乾, 再吃一點粥就出發去韓國(高藤前一天也在吐). 練習日兩天他還是靠著選手村的稀飯, 在球場上狂啃蘇打餅乾止飢. 9/28中華隊贏了, 全隊比賽後又是頒獎又是採訪與全隊晚餐, 回到選手村團本部頒獎持續進行, 等到大伙兒打包完睡覺, 距離起床搭飛機只剩下四個半小時不到. 9/29中午回到台灣的行程, 下午直奔皮膚科, 原因是因為小潘的兩隻前臂長滿疹子, 右手發腫, 過去三天比賽時情況越來越嚴重, 尤其是一曬太陽發癢難耐.......這是過去驚悚的一個月。
小潘的身體一向不錯, 生活作息正常, 幾乎不願意吃藥, 包含他本人在比賽之後都感覺, 其實上述的問題, 與壓力, 疲倦, 免疫力下滑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雖然這一個月來讓他吃的健康又營養. 除了讓他自己本人意識到要照顧身體的重要性, 在比賽結束後著實的默認打國家代表隊有巨大的壓力。
講到這裡, 想要談的一切已經呼之欲出, 文裡不斷出現的兩個字--壓力。
運動員本來就是極為高壓的職業, 大家常常在問到底為什麼小潘的抗壓力好, 原因很簡單, 以前也常常提, 只是這次亞運的例子, 一定要再提一次. 小潘為什麼抗壓, "因為他一直跟壓力共存, 他一直是自己的主人, 自己做決定, 並且承擔決定的結果. 他所有打球與受教育的機會都是靠自己掙來的. 球打不好不能讀書, 書讀不好不能打球, 而業餘時代的表現緊密的影響他初轉職業能獲得的機會與是否能有一個比較好的開始."小潘告訴身邊的人, "不要心疼我, 請支持我." 老師說, "他要的是戰場, 日子過得再好沒有戰場的潘政琮, 他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 做為運動員身邊的人, 請不要擔心或是捨不得他們要吃苦. 小潘經歷了改動作大約一年的低潮, 在新動作逐漸穩定下來後, 準備亞運這一切的鍛鍊, 與一切精神與身體上的苦只讓這個小巨人脫胎換骨更加強大而已。
最後, 我想要提到一些我們看到的真實的進步. 這次的代表隊, 我們有兩位重金禮聘資深的澳洲教練, 有全天候服務照顧選手的執行教練, 有有求必應由秘書長所代表的協會成員全力支援, 有熟悉高爾夫專項體能的體能教練, 更有被操到要爆肝的防護員(男女七位選手賽前包紮, 36洞比賽隨行, 賽後治療, 按摩, 拉筋, 再自己坐車離開選手村到住處), 練球的氣氛輕鬆舒服以代表隊選手為主, 這一切我想都是必須要正面給予肯定的. 希望台灣的高爾夫球能乘著這股氣勢向前, 讓我們的選手有更好的平台, 協會, 選手, 家長都不要害怕改變, 才不會讓這兩金一銅是瞬間短戰的煙火。
運動員, 辛苦與受挫佔據絕大多數的生涯, 不要捨不得, 要習慣付出常常沒有回報, 但你願不願意為了一點小小的可能的收穫做很大並且持續性的付出?
中華隊, 加油 !